2025/06/19 瀏覽量: 來源:中國老區網
中國老促會會長、《中國老區建設》編委會主任支樹平
一、老區新聞宣傳的光榮傳統必須傳承發揚
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斗爭的偉大歷程,我們黨始終把新聞輿論陣地視為生死博弈的戰場。老區新聞宣傳發源于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豐富于抗日戰爭時期,并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完全勝利。老區新聞宣傳以堅定的黨性、堅貞的人民性、堅強的戰斗性,成為中國共產黨“喚起民眾千百萬,同心干”、奪取中國革命偉大勝利的重要“法寶”。
(一)老區新聞宣傳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武器
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共產黨是要在左手拿宣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的!”抗戰時期,他曾評價“《新華日報》如同八路軍、新四軍一樣,是黨領導下的一個方面軍。”中國共產黨正是從血的教訓和戰火的考驗中,深刻認識到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筆桿子里面出力量的道理,堅持“一手拿槍,一手執筆”,宣傳、動員、組織、武裝起廣大民眾。老區新聞宣傳始終是戰斗的號角、有力的喉舌、銳利的思想武器,被譽為“第二支步槍”“無形的根據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先后辦有近千種報刊,從中央到鄉、各根據地普遍辦報辦刊,以“擴大政治影響爭取群眾,支持革命戰爭勝利”。發行4萬余份的《紅色中華》刊發《我紅軍空前光榮的偉大勝利》《募集廿萬雙草鞋慰勞紅軍》《八弟兄一齊報名當紅軍》新聞稿件,密集報道“竹牌分田”事跡,讓根據地民眾認識到,只有團結在蘇維埃的旗幟下,緊握手中槍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創辦起一大批以團結、抗戰、民主為宗旨的報刊,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讓中國共產黨的聲音傳遍根據地、國統區和淪陷區。“七七事變”第二天,新華社播發《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點燃全民族抗戰怒火。《解放》周刊曾全文刊發、《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等連載毛澤東《論持久戰》,讓“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政治主張植根中華大地。“皖南事變”后,《新華日報》當即發表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題詞,及時揭露“皖南事變”真相。解放戰爭時期,老區新聞宣傳成為東風壓倒西風、催生新中國的洪鐘大呂。遼沈戰役后,蔣介石策劃“穿心戰術”偷襲行動,目標就是西柏坡。當時,中央機關附近僅有千八百兵力,蔣傅出動10萬人馬,西柏坡危在旦夕。毛澤東巧施“空城計”,連續寫了3篇新華社電訊稿,詳細披露敵軍兵力部署、行動計劃,點出了各路指揮官的姓名,稱華北軍民“不使敢于冒險的敵人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電訊播發后,蔣介石暴跳如雷,國民黨官兵深感企圖敗露,無望而逃。“三則電訊退萬軍”的戰例成為毛澤東新聞實踐的得意之作。
(二)老區新聞宣傳是傳播真理的光明信使
革命戰爭年代,老區新聞宣傳立足根據地偏遠、封閉的實際,緊密聯系群眾,用接地氣的招法,把黨的信仰、先進思想、科學文化“播種”到群眾心中,點燃了群眾熱望,喚醒了億萬群眾,匯聚了革命的洪流。“黨的生命通過報紙的油墨流向每一個戰斗細胞。”革命根據地不僅成為政治上最光明的地方,也是文化上最先進的地方。老區新聞宣傳被譽為“民心測量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要求,“在紅色區域普遍地舉辦《時事簡報》”“《時事簡報》一定是要大張紙、大個字寫的,油印的要不得。稀松七八條,看上去明明朗朗,看完了爽爽快快,是真正群眾的讀物。”中央蘇區創建初期,因國民黨“共產共妻”“赤匪”等反動宣傳,根據地群眾對蘇維埃存有疑慮和擔憂,對參加紅軍的態度也很消極。《紅色中華》讓許多不識字的工農群眾逐漸明白共產黨與國民黨、紅軍與白軍的不同,26萬蘇區群眾積極響應“擴紅”運動。抗日戰爭時期,聶榮臻把《抗日三日刊》改為《子弟兵》,說,“這個稱呼反映了我軍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和親緣關系”。《邊區群眾報》用方言民歌宣傳,使黨的政策入耳入心。農民通訊員李有源將《東方紅》歌詞投稿,經《解放日報》傳播后成為革命頌歌。文盲大娘李桂芳主持讀報會,用《白毛女》的故事講解“反封建”,引發婦女剪發放足運動。當年,日偽散布的謠言“晉察冀邊區垮了”“聶榮臻跑了”在晉察冀邊區滿天飛。邊區老百姓說,“《晉察冀日報》還在出,邊區垮不了。”他們堅信,只要《晉察冀日報》還在,旗幟就在、精神就在、信心就在。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播發的毛澤東撰寫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成為我黨我軍和億萬民眾“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的政治檄文。淮海戰役中,新華社《給黃維兵團官兵的一封信》,日瓦解敵軍3000人,劉伯承評價:“一紙勝萬彈”。蔣介石不得不承認:“現在所遺憾的,是我們政府里面一部分人員受了共黨惡意宣傳,因之心理動搖,幾乎失了自信。”我黨運用新聞宣傳手段“長自己的志氣,滅他人的威風”,收到了振聾發聵、決定人心向背的非凡效果。
(三)老區新聞宣傳始終是黨的“一把手”工程
毛澤東講,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要求“各機關首長負責,把報紙當做自己很好的工作方式”,重要稿件要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執筆。“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中央局(分局)及區黨委(省委)對于自己的報紙,必須于每天出版之前,由一個完全懂得黨的正確路線和正確政策的同志,將大樣看一遍,改正錯誤觀點,然后出版。”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我們黨涌現出無數宣傳大家、文章高手。毛澤東同志親手辦報辦刊,親筆撰寫社論、消息、評述、編者按、創刊詞等,親自修改、審定重要稿件,創造了許多新聞宣傳典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根據地的縣委書記兼任黨報主編;抗日戰爭時期,中央政治局委員掛帥新聞宣傳媒體;解放戰爭時期,野戰軍政委兼任戰報總編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主編先后由周以栗、王觀瀾、楊尚昆、李一氓、沙可夫、瞿秋白擔任,他們都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理論家,底蘊深厚的文化精英。鄧小平擔任中國工農紅軍軍委機關報《紅星報》主編期間,每期親自撰稿、刻鋼板。洪湖蘇區的《工農日報》,采編校由謝覺哉一人包干。贛東北根據地的《紅色東北》由縣委書記方志敏任主編,每期撰寫社論。毛澤東為《解放日報》題寫報頭、撰寫發刊詞,并親自主持其改版。《新華日報》由周恩來親自領導創辦,毛澤東三次為其題寫報頭。羅榮桓在山東抗日根據地指導《戰士報》和《時事通訊》,撰寫、修改社論,采取各種措施保證報紙出版,認為“一個鉛字比一顆子彈還重要”。習仲勛同志擔任關中分區委書記時,親手創辦了《關中報》,以“為人民、寫人民、大家寫、大家看”為辦報原則,采取“抓政治、嚴把關、多指示”的領導方式,用科學方法指導辦刊,被評為陜甘寧邊區地方報紙模范,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專門發文評價“關中報,辦的最好”。毛澤東說,“現在高級領導同志,甚至中級領導同志都有一種感覺,沒有報紙便不好辦事。”“全黨辦報”“全軍辦報”“全民辦報”蔚然成風。
28年的革命斗爭,老區新聞宣傳始終以真理的光芒、正義的力量引導著民心所向、鑄就著信心所在。當“不論窮鄉僻壤,群眾到處找共產黨”“當兵就要當紅軍”的局面出現,當“民主人士寄望中國共產黨、進步青年奔赴延安、海外華僑支持共產黨、國際友人支援抗日根據地”的場面呈現,當老區人民的小推車推出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刻,老區新聞宣傳功不可沒,凝結著成就偉大事業的歷史邏輯,形成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光榮傳統,必須珍惜,必須傳承發揚。
二、老促會開展老區新聞宣傳的經驗值得總結借鑒
老促會成立的初衷就是促進全社會不忘老區、重視老區、關愛老區、支持老區,工作的主要著力點就是鼓與呼、推與促。中國老促會成立35年來,同全國各地老促會一道,繼承發揚老區新聞宣傳光榮傳統,始終把老區新聞宣傳作為守根護魂、凝心聚力的戰略性工作來抓,緊緊圍繞黨的新聞宣傳任務要求,不斷豐富老區新聞宣傳內容,擴大老區新聞宣傳隊伍,拓展老區新聞宣傳陣地,聚焦挖掘老區歷史、宣傳老區功績、傳承老區精神、助力老區發展,在強化老區意識、深化老區認知,賡續紅色血脈、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成為共識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通過上上下下共同的宣傳努力,各級黨委政府對革命老區更加重視,老區精神列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老區的政策支持體系越來越完善,關心支持老區發展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老區干部群眾奮勇爭先的信心干勁越來越充足。老區新聞宣傳已成為老促會的傳統優勢,成為老促會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亮點。這次會議各地提供了上百份交流材料,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做法可供借鑒。集中來講,有四條共同的經驗做法值得珍視。
一是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新聞宣傳方向。三十多年來,老促會抓老區新聞宣傳工作,始終以黨的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當好黨和老區人民的喉舌,唱響了主旋律,傳播了正能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的老促會都認真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老區的重要論述,中國老促會精心收集編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老區重要論述選編》,年年有梳理,年年有補充,成為全國老促會同志最重要的工作指南;中國老區建設畫報實時追蹤習近平總書記的老區足跡,在中國老區網上及時跟進、在《中國老區建設》雜志上重點報道,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的關心關愛轉化為鼓舞老區人民的力量源泉。注重第一時間學習貫徹黨的重大決議、黨和國家有關老區決策部署,緊密結合老區和老促會工作實際,研究確定老區新聞宣傳的重心重點和具體舉措,及時把黨的溫暖傳遞給老區干部群眾。召開全國老區新聞宣傳工作會議、舉辦全國老促會會長培訓班、組織專題學習文章,引導全體老促會同志自覺與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對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示、黨中央的重要部署要求,就是我們老區新聞宣傳的根本遵循和方向,也是我們老促會做好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精神動力和底氣。
二是堅持服務大局,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我們老促會抓老區新聞宣傳工作,始終注重著眼大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在大局下確定工作重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一個時期以來,什么是老區?老區的價值在哪里?不少人不是很清楚,甚至一些黨政干部也不甚了解。《中國老區建設》向全國發出調查問卷——“問君老區知多少”,策劃《共和國從這里走來》《紅色史話》《黨的足跡在老區》系列專題報道,聯合央視推出專訪《講武堂:敢叫日月換新天——走進革命老區縣》,通過持續的新聞宣傳造勢,讓更多的人了解“老區不老”“老區不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老區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老區成為當今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各地老促會通過老區新聞宣傳總結各地黨委政府支持老區發展的新做法,反映老區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場景,發掘推廣老區現代化建設典型特別是鄉村振興方面典型,梳理推介老區現代化建設成果,宣傳熱情幫扶老區的愛心組織愛心人士,營造“飲水思源、關愛老區”的濃厚氛圍。《中國老區建設》策劃“老區新貌”“老區現代化建設在路上”系列新聞專題,先后推出浙江麗水、四川廣安、廣西欽州、陜西榆林、陜西延安、內蒙古呼和浩特、黑龍江尚志、江蘇徐州、湖北黃石、湖北咸寧、江蘇蘇州、廣東南雄、四川廣元、福建龍巖、內蒙古鄂爾多斯、湖南常德、黑龍江齊齊哈爾、湖北棗陽、河南平頂山、福建泉州、江西吉安、福建建寧、江蘇南通篇。廣東《源流》雜志聚焦“百千萬工程”組織典型報道,展現老區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福建《紅土地》雜志開辟“領導干部談老區”專欄,介紹各級領導在老區建設發展中的新思路、新做法……這些老區新聞宣傳立足時代、展示變化、提振信心,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氣象。
老區新聞宣傳工作是黨和政府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職責。全國老促會主動擔當責任,積極爭取支持,努力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搭臺、老促會參與”的大宣傳格局。江蘇省老促會聯合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連續6年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并通過各大媒體平臺進行全媒體展播,線上線下聯動,把經典紅色故事送到群眾身邊。海南省老促會爭取黨委和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把老區新聞宣傳的“自選動作”轉換成“聯合動作”,每年都在《海南日報》上推出一兩期專刊或系列報道。湖北全省各級老促會爭取主流媒體支持,近五年來見諸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文章(聲像)作品1.3萬多篇。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由市委宣傳部下發文件,制定《齊市老區史宣傳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市、縣(市)區兩級報紙和電臺、電視臺開辟專欄專題,開展老區新聞宣傳。江蘇南通市老促會與市委宣傳部聯合,組織學用紅刊交流會,總結老區新聞宣傳經驗做法,每年有新提升新亮點。廣東南雄老促會先后借助《中國老區建設》、中國軍網、央視等新聞媒體,挖掘宣傳“一個情報救朱毛紅軍”的重大史實,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界的重視支持,也正是老促會做好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堅強保證和依靠。
三是堅持面向一線,反映老區人民心聲。老促會因老區而生,根植于老區人民,服務于老區人民。老區新聞宣傳工作始終秉承為了老區人民、依靠老區人民、服務于老區人民的理念,注重發揮老促會組織扎根基層、《中國老區建設》發行到老區鄉村的優勢,注重老區一線情況、一手材料、前沿信息的捕捉、收集、整理和報道。多年來,老促會通過新聞宣傳,及時傳遞老區群眾的心聲,幫助老區解決實際困難,助推老區有關政策的出臺。《中國老區建設》聯合7家單位發起的“希望之希望”——中國老區助教行動,助推民辦教師轉公政策出臺。中國老促會協調《中國老區建設》、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反映四川儀隴縣群眾飲水困難問題,中央領導人作出批示,及時得到解決。《中國老區建設》開辟《老區呼聲》欄目,為老區民生問題發聲,幫助諸多老區解決“最后一公里”工程。中國老區網積極為各地老區農副產品“帶貨”宣傳,幫助解決滯銷難題。中國老區建設畫報社的記者通過參與黨代會、全國兩會采訪報道,積極反映老區呼聲訴求,協助一些老區建設納入規劃布局,助推了“1258”“1+N+X”政策體系中諸多政策出臺。如和四川廣元市老促會一起協助市委、市政府促成《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出臺。近年來,中國老促會和湖北省、咸寧市、湖南省張家界市、常德市等老促會共同調研,通過有關報道反映,通過新聞宣傳呼吁,助推湘鄂西、湘鄂渝黔、湘鄂贛等老區發展問題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更多關注和重視。老區和老區人民的所需所盼和巨大支持,給了我們做好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巨大力量。
四是堅持共建共用,形成老區宣傳合力。作為全國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頂梁柱”,《中國老區建設》榮獲第五屆政府出版獎,獲評中宣部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大獎,入選中國精品期刊,位列全國萬余種期刊百強行列。2025年發行量又有新的增長,江蘇省達4萬余份,湖北、四川2萬余份,河南、廣東、福建過萬份。中國老促會副秘書長、《中國老區建設》總編輯胡佳受邀參加中宣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論壇并在“期刊特色化發展”分論壇上作主題分享發言。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和國家高看厚愛、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老區干部群眾擁護的結果,更是全國老促會高度重視和支持老區新聞宣傳工作陣地建設“共有共辦”“共用共享”的結果。各地老促會重視辦報辦刊、充分利用當地主流媒體、積極運用多種媒體手段,使老區新聞宣傳的力量不斷增強、平臺不斷延展。我們還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借腦袋、借平臺,共同形成老區新聞宣傳的大合唱。中國老促會先后成立了首都新聞記者聯誼會、中國老促會新聞理事會、中國老促會新聞宣傳專家組,所有舉辦的有關老區的活動都能做到主流媒體有報道、國家平臺有聲音。湖北恩施州老促會注冊《紅色恩施》視頻號,梳理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恩施老區紅色故事,用購買服務的方式選聘視頻制作團隊,采取“微劇情+小故事”的表達形式,攝制上線短視頻,每周線上播放一期(個),2024年播出50期,全網播放量累計達230萬次。黑龍江綏化市老促會先后在《綏化日報》、綏化廣播電視臺等新媒體推出“廉紅說紅”之《革命老區綏化的紅色故事》和“老畢說綏化”之《黑土壯歌》等系列短視頻,新媒體的加持為綏化老區構建起立體化、年輕化的新聞宣傳體系。湖北省老促會采取以會代訓等形式,大力培養宣傳骨干,培養通訊員200多人,建立了遍及全省的新聞報道隊伍。黑龍江齊齊哈爾老促會就有老區宣傳通訊員、報告員400余名。全國各地老促會對宣傳工作的重視、支持和投入,就是我們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根基和質量保障。
三、新形勢下老區新聞宣傳工作應該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要求“創新為要”,特別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老區新聞宣傳的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發生了深刻變化。老促會必須立足老區新實際,繼承老區新聞宣傳好傳統,發揮優勢、守正創新,以新賦能、以新提質。
(一)在老區新聞宣傳內容挖掘上創新發展。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老區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礦。尤其當下,充滿著革命情懷的老區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有許多變化在發生,也有許多新聞在發生。老區新聞宣傳工作就是要深入革命老區新的奮斗實踐之中,為老區的新發展、為老區的現代化鼓與呼、推和促,奉獻新的智慧和力量。要面向老區人民和社會大眾,更加主動積極地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老區的重要論述特別是新指示新要求,宣傳黨和政府關于老區建設發展的重大部署、重要政策,宣傳老區的光榮歷史、優良傳統、現代價值,特別是宣傳老區人民弘揚老區精神、創新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宣傳各地老促會的新作為新貢獻,特別是要注重捕捉具有典型性、引領性、標志性的新聞點,打造更多的老區新聞宣傳精品力作、經典之作。
(二)在老區新聞宣傳陣地建設上創新發展。伴隨著老促會組織的發展,全國老區新聞宣傳陣地不斷壯大,以《中國老區建設》《源流》《紅土地》等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以中國老區網為基礎的新媒體,發揮著老區新聞宣傳主陣地的作用。各地老促會首先要看重、愛護我們自己的這些宣傳陣地,堅持“共有共辦”“共用共享”,確保這些陣地守得住、辦得好、有影響。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發展,努力搭建更多的新陣地。要借助中國老區網的力量搭建更多的省、市、縣老區子網站,實現“老區信息一網通”;有條件的老促會開辟老區視頻號,逐步形成老區媒體矩陣。還要借助好主流媒體平臺、聯系好各方媒體力量,拓展老區新聞宣傳空間,不斷為實現老區新聞宣傳全覆蓋奮斗。
(三)在老區新聞宣傳隊伍培養上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聞隊伍建設,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老區新聞宣傳工作根正苗紅、源遠流長,老區新聞宣傳工作者承擔著光榮而厚重的歷史使命。加強老區新聞宣傳隊伍建設,一要強化內功,自我加壓、補齊短板,干中學、學中干,尤其要組織好新聞骨干、通訊員業務交流培訓,不斷增強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二要擴展力量,多向老區基層延伸、多向老區一線干部群眾發展,讓重點老區鄉(村)都有老區新聞通訊員、信息員(宣傳員),讓老區新聞宣傳覆蓋到所有老區鄉(村);三要優化機制,建立老區新聞宣傳通訊員聯系機制,實行新聞線索提供及宣傳獎勵機制,充分調動老區干部群眾參與老區新聞宣傳的積極性。老區新聞工作者乃至所有老促會工作者都要懂老區、愛老區,努力培育專業專注的功力、慧眼識珠的眼力,小中見大、滴水映月,忠實而有智慧地把老區的新聞閃光點挖掘好、打造好、傳播好。
(四)在老區新聞宣傳技術運用上創新發展。當今世界各行各業包括新聞宣傳,技術正成為驅動創新的核心引擎。我們老促會抓新聞宣傳工作也必須提高智能化站位,強化互聯網思維,保持“人老心不老”心態,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用更多心思、精力適應和實現媒體智能化、融合發展,推動老區新聞宣傳從“可讀可聽”向“可感可觸可交互”的沉浸式體驗升級。尤其在老區新聞宣傳內容打造和傳播方式上,充分用好VR、AR等新技術和Deepseek等人工智能新手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為新時代老區新聞宣傳賦能增效,讓更多的觀眾、聽眾接受老區新聞宣傳,熱愛真實鮮活、可親可敬的革命老區。
宣傳老區、老區精神,是老促會的重要職能,老區新聞宣傳是履行這一職能旗幟最鮮明、時效最突出、影響最廣泛的工作。戰爭年代老區人民鑄就的革命精神、形成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做好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繼承好、發揚好;新時代新征程老區人民勇毅前行的新風貌、新作為、新成就,是我們做好新時期老區新聞宣傳工作的生動源泉,我們一定要塑造好、宣揚好。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老區的重要論述,更加主動地宣傳貫徹黨和國家關于老區建設發展的重要部署要求,心系老區人民,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開拓創新,奮力開創老區新聞宣傳工作新局面,為老區加快發展振興發展作出新貢獻。
(本文為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中國老區建設》編委會主任支樹平在全國老區新聞宣傳工作(南雄)會議上的授課輔導材料摘編)
編輯:褚海艷